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诸子(第一更求月票)
    九阿哥的请安与报喜折子,虽然八月二十二就发出来,可是这次却是好几天后才到御前。

    因为圣驾一路往北,已经到了克勒乌里雅苏台,此次北巡的终点。

    这里距离京城一千两百里,是此时北巡的终点,圣驾在这里驻跸几日,就要折返。

    “好,好”

    康熙看到五福晋平安产子的消息,亦是欢喜,立时叫人传了五阿哥过来。

    塞外八月既风雪。

    五阿哥虽是身体肥硕,可是也不耐寒,身上已经穿了夹棉衣裳,外头罩着小毛马甲,看着更圆润了。

    “汗阿玛”

    五阿哥见行帐里没有旁人,很是意外。

    原本,他以为是传召皇子,商量回銮事宜。

    康熙直接将九阿哥的折子递给他,道“他他拉氏二十一日卯初生一子。”

    五阿哥听了,接了折子,仔细看了,脸上带了欢喜。

    “汗阿玛,太好了,太好了”

    他素来不善言辞,眼下高兴,手舞足蹈的,翻来覆去的也只会这两句话。

    康熙见他这个傻样子,想起当年太子出生的情形。

    当时他没有像五阿哥这样失态,也为发妻崩逝难过,可也晓得嫡子不同。

    他神色也柔和起来,看着五阿哥道“年岁不小了,也有了嫡子,往后长进些、周全些,别让太后操心。”

    “嗯,嗯”

    五阿哥痛快地点头道。

    康熙晓得这是左耳听、右耳冒了,却也不挑剔,摆摆手叫五阿哥下去。

    看着五阿哥的背影,他少了几分嫌弃。

    心宽体胖。

    不怪太后喜欢五阿哥,在诸皇子中,五阿哥却是打小就心性纯良,大了也没有什么变化。

    行帐周边不远,就是诸皇子的营帐。

    五阿哥被传召过来,又兴高采烈地出来,也都落在大家眼中。

    四阿哥的帐子与五阿哥的帐子挨着,此时刚出了帐子。

    他今日也收到京城的信件,是高斌写的,汇报的就是几处皇庄玉米的产量。

    海淀上等田,亩产三百五十斤。

    通州中等田,亩产二百九十斤。

    保定下等田,亩产一百九十斤。

    这个数量,已经比同产地的庄稼产量高了两到四成半。

    对于小民百姓来说,别说是两成到四成半,就是一成,饥荒之年也能少死几个人。

    四阿哥按耐住欢喜,拿着信件,出了帐子,打算往御前来。

    结果,他与五阿哥迎面遇上。

    眼见着五阿哥满脸欢喜的从御帐出来,四阿哥脸上也带了笑,道“这是弟妹生了恭喜五弟。”

    “哈哈哈,谢谢四哥,同喜同喜”

    五阿哥欢喜道。

    多子多福这个不说,跟当年有弘升的时候还不同。

    开府三年,五阿哥也是有些通世情了,晓得嫡子不同。

    等到自家二阿哥大了,往宁寿宫请安,太后会欢喜的。

    否则像眼下似的,重孙都好几岁了,可是老太太也不好亲近。

    四阿哥道“方才有信送到你行帐,应该是九阿哥来的,快去看吧。”

    五阿哥却没有立时就走,而是道“四哥,弟弟这里多了嫡子,四嫂那边肯定也心想事成,这都是观音竹带来的好运气,等到回京,咱们选个日子去红螺寺还愿啊”

    四阿哥心里并不信这个,可还是点头道“嗯,只是不着急,等到年底之前过去就好。”

    学佛可以让人平静,四阿哥喜欢礼佛。

    他不想再做个“喜怒不定”的毛躁皇子,等到过几年有了功劳,他会请旨,求皇父将这条评语从起居注中删下去。

    五阿哥就是想要拉个伙伴儿,不挑日子,也晓得要等五福晋与四福晋出了月子才好。

    三阿哥与八阿哥也往御帐方向来,见兄弟俩站在这里说话,也走了过来。

    听说五阿哥得了嫡子,三阿哥与八阿哥也都连声道喜。

    五阿哥没有理会八阿哥,对三阿哥道“三哥,您府里也有人怀孕,指定也是阿哥,这一波没错,都是佛祖的恩典。”

    三阿哥道“王氏要年底才生了,也盼着是阿哥。”

    王氏所在的跨院,他早安排了好几波人手盯着。

    之前的时候,对于几个庶子的夭亡,他也叫人查过,可是却没有查出什么,就有些疑到三福晋身上。

    就如田格格说的,这府里能瞒着他的,除了三福晋,旁人也没有那个能耐。

    可是这两年包衣闹事层出不穷,三阿哥也反应过来,还有府里的包衣能做到这些。

    孩子们身边的人都筛了一遍,王氏身边的人也筛了一遍。

    他也盼着早日瓜熟蒂落。

    四阿哥在旁,见五阿哥任性不搭理八阿哥,怕八阿哥尴尬,就跟他道“刑部今年秋决暂缓,动静挺大,只是这桉宗有时候是管中窥豹,想要辨别疑问,是不是要请旨派人去各省巡看”

    他自己也在刑部看过卷宗,晓得刑部复核的程序。

    这桉子真有纰漏的话,从地方到刑部,就要撸下来一串。

    八阿哥点头道“汗阿玛已经抽调御史,往福建、广东、广西三省查看。”

    天高皇帝远,地方乡绅势力庞大,子弟为非作歹,出了人命官司,操纵司法、胡乱结桉就不稀罕。

    四阿哥在刑部的时候,也发现了好几例不对的桉子,都叫人发回重审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八阿哥这里,会揭开此事,将刑部的人都牵扯进去。

    如此,就不单单是地方官员审桉不清,刑部也不清白,才会由督察院安排御史下去巡查。

    四阿哥鼓励道“既是揭开了,就要一查到底。”

    如此,才会利大于弊。

    否则的话,含湖结桉,就要吃亏了,既得罪了人,还在御前落不下好。

    八阿哥也明白四阿哥话中之意,颔首道“责无旁贷。”

    眼见着两人正经八百的,三阿哥看过来,听了两句,道“庄亲王在刑部监管了十来年,什么都绕不过他去,八弟回京后,顶好多往庄王府跑两趟,说清楚了,别落下嫌隙。”

    这是好话了。

    八阿哥心下狐疑,面上却恭敬道“多谢三哥提点,回京后我就去拜会庄亲王。”

    三阿哥点头道“那就更好了,汗阿玛在乎规矩,指定也不乐意咱们兄弟慢待宗亲长辈。”

    四阿哥看着三阿哥,都觉得稀罕了。

    进了一趟宗人府,大起大落的,居然成人了。

    这几个月很有当哥哥的意思,在弟弟们面前也谦和了,不再争锋。

    对着大阿哥,三阿哥也是恭敬模样。

    仿佛之前那个小气要强的三阿哥,已经改头换面。

    四阿哥觉得这是好事。

    只是眼下也不是闲话的时候,他还要往御前去,就跟大家别过,往御帐去了。

    五阿哥晓得有信到了,着急回帐子,也走了。

    就剩下三阿哥与八阿哥两人。

    八阿哥看着三阿哥道“三哥行事,跟之前大不相同”

    三阿哥夏天的时候爱拿个扇子,眼下手中没有扇子,却换成了一对官帽核桃,正来回盘着,道“八弟不是也不一样了么”

    早年的时候,有个好人缘;开府以后,迎来送往的,没有皇子架子,跟宗亲多有走动。

    眼下,才有正经当差皇子的样子。

    八阿哥垂下眼。

    之前他想着关系很重要,跟裕亲王府与恭亲王府走动的也亲近。

    可是这世上的人,没有谁爱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的人更多些。

    这就是人心。

    他要的繁花锦簇,需要他自己根深蒂固才行,否则就是海市蜃楼,风一吹就散了。

    御帐里,康熙看着手中的册子。

    这是四阿哥拿来的,是玉米地的收获册子。

    上面有详细的数据,一亩地多少株玉米,结了多少棒,产出多少斤,晒干后多少斤。

    海淀的一百二十亩,通州的九十亩,保定的八十亩,以亩为单位,都是这样详细记录的。

    除了这些,还附带三地这几年的晴雨表,以及这几年的麦、豆、高粱的产量。

    不说试种成绩如何,只这样的总结,这一年试种下来,就能顶几年。

    有麦、豆、高粱的产量做对比,明年雨水大了,或是雨水少了,这玉米产量也能估算出来。

    “好好的好”

    康熙也带了几分激动。

    上等田的产量提高两成,中等高三成,下等高四成半。

    这说明什么

    玉米适合在直隶推广。

    若是在下等田种玉米,那一亩就能多几十斤粮食。

    “如今直隶是豆麦连种,玉米地也要如此才好,明年可以跟豆子连种”

    康熙沉吟了一下,吩咐道。

    四阿哥仔细听了,记了下来。

    因豆麦连种,康熙又想起了南方的稻麦连种。

    稻麦连种,以水稻为主,麦子为辅。

    麦子的产量不足百斤。

    若是稻子跟玉米连种呢

    康熙就道“不单在直隶试种,明年开始在盛京与苏州,南北试种”

    四阿哥听了,没有立时应声,而是面上带了几分为难。

    康熙望了过去。

    四阿哥道“汗阿玛,苏州还好,江南人口多,不缺佃户;可是盛京这里,民人少,旗丁不种地,能抽调的佃户少。”

    这农耕,还是以人为本。

    这试验田,又跟寻常庄稼不一样,精工细作的,需要的人力也多。

    康熙听了,沉吟,想起九阿哥之前的提议。

    在京无产的贫寒旗人,可以发回盛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